梦享时分:专访曾小敏 | 穿越六世情 最是女儿香
舞台上,曾小敏与黄春强以跨越六世的“香缘”为纽带,用细腻入微的表演诠释了千年执念与文化根脉的传承,令观众随剧中人悲欢浮沉,沉浸于“一香一念越千年”的深情画卷。舞台下,好评如潮的《最是女儿香》前后经历了3年多的创排。终于以跨界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保留粤剧表演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粤剧和莞香双重非遗的匠心融合。
近期,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盛大首演,引起观众的热烈关注和好评。近期,《南方》杂志记者对《最是女儿香》女主角莞儿的扮演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粤剧表演艺术家曾小敏进行了专访。
专访现场。刘家业拍摄
《南方》:在《最是女儿香》中,您一人分饰六角、跨越六个时空,形成了单部剧中饰演最多人物角色的挑战,这样的故事设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演绎上带来了什么样的困难?
受访者供图
曾小敏:这部剧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刻意避开常规的文旅推广作品的表达方式。如果按传统的模式,这个作品很容易变成了莞香的制作过程,莞香文化的推广、普及,就很容易被落入这样传统形式的窠臼。所以我们这次选择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把莞香作为一个串联起华夏文明、千年时光的一件信物。我们希望这次排演能打破传统戏剧叙事结构,打破时空的界限,展现普通老百姓在时代变迁当中经历的苦难和不灭的人性之光。
《南方》:“守其魂而破其形,方得生机”是您对莞香生成哲理的提炼。同样莞香的结香特性也成为了莞儿的精神隐喻,在表演里,怎么让观众“看”到这种“伤痛成香”的感觉?
受访者供图
曾小敏:莞香树结香经过无数次的受伤再愈合才能达到“愈伤愈香”的这种状态。莞儿是莞香的一个形象、符号、精神的象征,她在经历了不同时代的苦难磨练之后终得圆梦。这种伤痛成香的感觉其是源于时代的变迁赋予人物的命运的被动与无奈,那么她在无奈当中挣扎又在磨练当中成长。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的展现其实是很需要把握好表演的这个尺度的。
受访者供图
这部剧用的传统曲牌是比较多的,比如是二黄、地水南音等。这部剧的唱腔表达是非常丰满的。它既保留了传统粤剧的韵味,又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创新的音乐元素,能够让观众跟随着角色的情感表达深度地共情人物的情感变化。
《南方》:从先秦采香女到民国革命者,莞儿的女性精神在变:从为情而活到为信仰而死,如何在表演时加入对我们作为当代女性对角色的理解?
受访者供图
曾小敏: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冲突在舞台上都可以更加集中、凸显。演员要把握住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莞儿的定位,要充分表现出她的内在的性格和情感。因此她的每一段的表达都必须是丰沛的。除了带给观众一个丰富的爱情故事以外 ,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耳目一新的呈现。在剧情设计上不要为了穿越而穿越,也不要为了展现这段爱情而刻意地附加。
受访者供图
在穿越的时候,我们要表达什么?除了爱情,我们还表达每个时期、每个年代最底层的又或是权重位高的这些人,他们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感情是不变的,感情的表达也是不变的。最后一场梦回到了现代,男女主角终于迎来了一个自己可以把控的年代,可以表达爱、拥有爱、争取爱,那么它会给观众留下一种更大的震撼。
《南方》:从《白蛇传·情》到《谯国夫人》《红头巾》《最是女儿香》粤剧的创作有什么突破和收获?未来还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
曾小敏:《白蛇传·情》讲述的是经典爱情传说;《谯国夫人》书写的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传奇;《红头巾》展现的是我们三水女性的勤劳拼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描绘。近期的《最是女儿香》讲的是几世轮回、依旧坚守爱与信念的动人故事。无论是爱情故事、宏大的历史题材或者是民间生活,这些题材内容的创作中,我们都是遵循着守正创新的理念,希望将粤剧的创作内容能回归到我们生活的土地。着眼于时代的故事、展现时代气质,聚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与人性最本真最纯粹的力量。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总结粤剧创新创作的经验 不仅在大型剧目的创新编排,而且也在小型剧目的孵化创作上都为戏迷观众持续带来更多高质量的作品。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李梦醒
摄影记者|刘家业
【本文责编】张蓓蕾 刘树强
【频道编辑】周丽娜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配资炒股配资专业,配资app排行,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